美国债务超37万亿美元,却还能养11艘航母?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
37万亿美元国债压顶,美国何以仍能供养11艘航母游弋全球?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,背后自有其运转逻辑。
这笔远超其2024年GDP的巨额债务,即便倾全国之力也难以填补,然而正是这种“矛盾”,揭示了一套精心构建的体系。
答案的关键,在于美元的特殊地位。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,美元虽与黄金脱钩,却巧妙地与全球经济的“黑色血液”——石油——绑定。
这一转变,使得任何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,都不得不储备美元作为结算货币。于是乎,石油的刚性需求,无形中支撑了美元在全球贸易和储备中的核心地位。
美国因此获得了通过增发货币来影响国际金融需求的独特能力,仿佛在全球贸易市场这个“游乐园”中掌握了特殊权限。
凭借美元的霸权地位,美国得以大规模发行国债,向全球投资者兜售其债务。这些美债因其流动性和美元的全球通用性,被视为相对安全的避险资产。美债的畅销,反过来又为美元的进一步增发提供了“合理性”。
新发行的美元一部分回流美国国内,刺激消费与投资。另一部分则由政府支配,投入包括航母建造在内的各项开支。
要知道,一艘航母从钢材到尖端电子设备、武器系统,无一不需要巨额资金的持续注入,而这笔早期造价便高达300亿美元左右的费用,正是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资金池所支撑。
一种观点认为,这11艘航母并非仅由美国一国之力供养,而是全球投资者在以购买美债的方式间接参与了“众筹”。只要美元的霸权体系稳固,美国便能持续这种“借贷-消费-军事扩张”的模式。军事力量,特别是海军的全球存在,又反过来成为维护美元霸权不可或缺的支柱。
当航母战斗群在海上巡弋,其高昂的日常运作成本,例如舰载机每日数百万美元的飞行开销,本质上燃烧的是全球投资者购买美债的资金。而这种燃烧产生的“灰烬”,却又能巩固美元的地位,为美国的金融资本带来超额回报,形成一种“美债-美元霸权-军事霸权”的闭环。
挑战美元霸权的代价,有时会被精准地“锚定”在挑战国金融体系可能遭受的冲击上,而美军的武器库,尤其是航母战斗群,则扮演了那个“定价者”的角色。
90年代的南斯拉夫内战便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案例。有分析指出,美国初期并未深入介入,但在德法支持的欧元区因克罗地亚、斯洛文尼亚等国的独立而势力大增时,美国便利用北约力量对南斯拉夫进行了军事打击。
这一行动不仅震慑了潜在的挑战者,也直接导致欧元兑美元汇率在短期内暴跌,有效遏制了欧元扩张的势头。
“军事威慑+金融收割”的组合拳在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中表现得更为露骨。当萨达姆政权试图推行以欧元结算石油贸易时,便遭遇了毁灭性的军事打击。战斧巡航导弹不仅推翻了一个政权,更在战后强行将伊拉克的石油贸易拉回美元结算体系。
类似的故事,在阿拉伯之春、利比亚冲突以及叙利亚的军事部署中,亦能窥见航母、石油与美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不仅如此,美国经济面临困境时,可通过降低利率鼓励资本外流。经济过热时,则提高利率吸引资本回流。美元的升贬,也成为其在全球“剪羊毛”的工具,历史上的广场协议、亚洲金融风暴乃至2008年次贷危机,都或多或少地让其他国家为美国的经济策略“买单”。
然而,进入2024年之后,这个看似坚固的帝国循环,正显露出前所未有的裂痕。
一方面,美国自身的工业基础在金融化浪潮中有所削弱,部分武器研发生产能力面临挑战,甚至出现军舰维护需外包给韩国、印度等国的情况。地缘政治层面,俄乌冲突与巴以冲突的延宕,也反映出美国掌控全球局势能力的相对下降。
全球“去美元化”的趋势正在悄然加速。金砖国家组织在推动本币结算合作方面取得进展,据称正筹备“金砖之桥”本币结算系统。
沙特与伊朗在中国斡旋下实现和解,以及2024年6月传出沙特可能不再续签维系数十年的“石油美元协议”的消息,意味着石油贸易未来或可采用美元以外的货币进行结算。
这无疑将直接冲击美元霸权的重要基石。倘若石油不再专属美元结算,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势必减少,美国通过超发美债筹集资金的能力也将大打折扣。
新兴结算方式,如数字人民币,也开始对传统的美元补给线构成挑战。一个严峻的数学问题摆在美国面前:若全球石油贸易有20%转向人民币或其他非美元货币结算,美国海军每年可能面临数百亿美元的预算缺口。
这个缺口,可能转化为福特级航母电磁弹射器的延迟交付,F-35C舰载机维护周期的被迫延长,甚至是从关键海域撤回一个航母战斗群。
当全球投资者开始用脚投票,不再踊跃为美国的军事机器提供融资时,那些曾经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钢铁巨兽,其命运也变得扑朔迷离。
债务规模的持续膨胀与美元霸权的潜在削弱,共同构成了一枚悬在美国头顶的“定时炸弹”。一旦全球对美元和美债的信心发生动摇,资本外流、通货膨胀加剧、经济萎缩等连锁反应或将难以避免。而由于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核心地位,美国的经济动荡也极易传导至全球市场。
世界格局的演变往往并非一蹴而就。短期内,美元的霸权地位尚难被完全取代,但其根基的松动已是不争的事实。未来数年,全球经济与金融秩序或许将经历一场深刻的重塑。
至于那些游弋在波斯湾的庞然大物,它们是会继续作为美元霸权的支点,还是最终成为一个时代的浮动纪念碑,历史的车轮正缓缓给出答案。
